布鞋家园-最大的布鞋图片,布鞋视频,布鞋文章交流中心,全球布鞋爱好者的家园

站内公告布鞋新闻 布鞋常识 节日专题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布鞋新闻>布鞋新闻

飞针引线传文化 此生情系绣花鞋(一)

时间:2009-01-03 11:00来源: 作者: 点击:
          专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绣花鞋文化创办人王冠琴                         &n
          专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绣花鞋文化创办人王冠琴
                                            (文/贺红艳  摄影/雒霞)


    绣花鞋的历史大约可推及春秋战国时期,它是随着我国纺织业的发达而兴起的。到了唐代,绣花鞋制作技艺有了长足发展。宋代之前,绣花鞋多为豪门贵族所专用;宋代之后,绣花鞋逐渐在民间盛行。20世纪50年代前,绣花鞋曾遍及全国城乡及少数民族地域。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明清时期的话本唱词、戏文小说中都有对绣鞋的描述。在世界服饰文化历史中,绣花鞋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服饰艺术,可与日本的和服相媲美。
    居住在北京海淀的王冠琴老师,已近古稀之年,一直以来钟情于研制创作绣花鞋,执著于传承绣花鞋文化。早在2006年,经专家评审,其制作的绣花鞋被正式列入海淀区级、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王老师将带着精心制作的绣花鞋应邀参加“文化博览园”,弘扬和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绣花鞋文化,为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增光添彩。
    走进王冠琴老师的家,首先飘过来的是让人心荡神驰的《红楼梦》主题曲以及令人心旷神怡的薰香,接着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灯饰、家具以及摆放在家具上面琳琅满目、颇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绣花鞋。闻着熏香,听着妙乐,观赏着绣花鞋,笔者对王老师的专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

祖传的针黹功,童年萌发绣鞋梦
    在中国历史上,妇女最讲究女红。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平民百姓,从小就要习练女红,而绣花鞋正是体现女红技艺的重要标识。
    追溯绣花鞋的家族传承史,从太姥姥那一辈推算到王冠琴老师已是第四代了。“姥姥的针线活儿十分精细,能描善绣,只是做工慢,人说慢工出巧匠,可能是这样吧!母亲的绣制风格既保持着太姥姥和姥姥做活的精、密、细特点,又突出了城市人的审美情趣。剪出的鞋样花样无人能比,亲朋邻里都来向她讨要。母亲说:‘鞋不差分、衣不差寸。做鞋要把握底与帮的比例,剪样时帮底相配要严丝合缝。纳底要挺实,绣帮要丰韵。底好比人的筋骨,要结实硬挺不走型;帮好比人的脸面,描眉涂唇要顺眼。’这是母亲言传心授的要领。”说起绣花鞋的制作技艺,王老师头头是道。
    受家传绣花鞋艺术的熏陶,王冠琴老师在儿时就与绣花鞋结下不解之缘。据她回忆说,一次邻居家娶媳妇,新娘下轿时穿一双大红缎绣花鞋,在迈火盆时女支客高唱:“新人进门红红火火。”拜完天地入洞房后又换了一双紫红缎绣花鞋,支客又唱:“子孙满堂,人丁兴旺。”随后每隔半个时辰新娘要换一套衣服配一双相衬的绣鞋,不仅表明其家境殷实,重要的是展示新娘的女红技艺。之后每换一次鞋支客就高唱一次,如穿绣鸳鸯并蒂莲的鞋即唱:“夫妻成双永不分离。”穿绣百合花的鞋即唱:“百年好合和和美美”。穿绣龙凤的鞋即唱:“永结鸾俦白头偕老”等。
    这一天所目睹的一切令王冠琴老师振奋不已,绣鞋的心愿萌发滋生,从此便缠着母亲和姥姥教她绣花做鞋。谈及对儿时的记忆,王老师仍如当初满脸兴奋地笑着说:“我这一生中,虽不能把绣鞋当作一种职业,但在业余爱好中唯对它情有独钟,飞针引线不离手。”
    退休后,王冠琴老师开始用大量的时间查阅有关中国鞋履文化及其历史资料,逐步深入了解绣花鞋艺术的前世今生并全身心投入到绣花鞋的研制和创作中。
(责任编辑:布鞋家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布鞋家园提醒您: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